|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北京 » 宣武区 » 正文

全国首个流动数字博物馆5年行程超2.7万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9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  图
      图为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 乌娅娜 摄   全国首个流动数字博物馆5年行程超2.7万公里 民众零距离了解内蒙古历史文化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8日电 (乌娅娜)“现在出现在电子屏幕上的就是流动数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吐尔基山辽墓彩棺,民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旋转、放大、缩小观察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点击打开模式便能了解文物每一层的结构,还可以将它拆分开,看到每一个部件上刻画的纹饰,非常直观。”18日,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解说员刘琰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全数字化、高集成度的流动博物馆,自2013年启动以来,行程超过2.7万公里,将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两千多件历史文物带到边远地区民众的身边,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文物盛宴。 图为流动数字博物馆讲解员向民众展示3D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内蒙古博物院教育员董晨阳介绍:“内蒙古博物院的流动数字博物馆就像一个超链接,将博物院与内蒙古边疆地区的民众连接起来。5年来,西起阿拉善盟东至呼伦贝尔市都留下了流动数字博物馆的足迹,在道路允许的条件下,也深入牧区、学校和边防哨所。”   记者走进流动数字博物馆,馆中以蒙、汉、英三语电子屏幕展示为主,文物仿制品展览为辅的形式,既保证了文物安全,又能全方位展示文物的细节。两台AR互动展台更是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将文物投射呈现在屏幕上,仿佛将文物“捧”在手心,吸引众多民众参观体验。 图为民众体验流动数字博物馆中利用AR技术呈现的数字虚拟文物。 乌娅娜 摄   内蒙古博物院教育主管刘弘轩表示:“近几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业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试图用新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活动的功能延伸至社区、学校、乡村等地区。同时通过微信问答和网络直播的形式,让民众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博物馆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博物院已经完成了大量历史文物的3D数据扫描,将陆续推向公众。刘弘轩介绍说:“随着网络的普及,观众本身也成为博物馆传播的途径,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民众能够走进博物馆,利用科技体验并参与‘动起来’的历史文化。”(完)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