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浙江 » 嘉兴 » 正文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30  浏览次数:120
核心提示:    ■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洲璐    今天,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

    ■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洲璐

    今天,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将举行。

    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竞争力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是一座城市的共同努力,全体市民的共有荣耀,是对深圳城市文明的最大褒奖,也自信地向全世界展示――深圳不仅拥有一流的经济科技发展实力,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也高度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同双翼,助力鹏城“鹏程万里”。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更闻名。

    近年来,深圳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城市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努力让城市更加安全稳定、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宜居舒适、更加崇德向善,在拥有了“仓廪实衣食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营造了“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漫步深圳的大街小巷,和谐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40年,深圳不仅拥有物质上的富足,还有精神上的丰饶。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文明创建的步伐从未停歇、创新的探索从未止步。

    法治引领,搭建文明大厦的“钢筋铁骨”

    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胜过千次万次的运动式治理。

    在推动城市文明升级过程中,深圳市充分发挥拥有立法权的优势,以法治促进文明,积极探索城市文明建设法治化新路径。

    早在2012年底,深圳就颁布了全国首个有关市民文明行为的综合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对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环境、参加志愿服务、节约资源等文明行为进行鼓励和促进,同时明确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的惩处。

    去年7月,《深圳千余司机为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这一新闻在网上及微信端被刷屏,网友纷纷为深圳的城市文明点赞。事实上,这种避让,由于机制的建立与成熟,对于市民出行已成常态――2014年,深圳交警就开创全国先河,为救护车推出了“无忧避让”机制,2015年,“无忧避让”平均为救护车每趟急救抢回了2分钟,数千宗因避让产生的交通违法被免除。

    近年来,外地游客来到深圳最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在深圳,随处可以感受清新的室内空气,甚至在车站、公园等室外公共场所也很少看到有人吸烟。

    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是中国首部城市全面控烟条例。“控烟条例”实施4年多来,市民的控烟意识提升了,“吞云吐雾”现象大为减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更事关城市的长远发展。深圳市还针对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等文明行为,在全国率先进行专项立法。

    一部部法规,一则则条例,让文明建设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为城市文明大厦搭建起牢固的“钢筋铁骨”。

    机制升级,为文明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作为“志愿者”之城,深圳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58万人,平均每年开展超过12万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覆盖影响超过1000万人。深圳志愿者已经成为深圳城市文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常态化不是靠一时的热心,而是需要“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激励机制保驾护航。深圳根据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间,评出星级义工,他们可以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优待。

    去年,深圳还出台了《深圳市道德模范礼遇和帮扶制度》实施细则,为道德模范发放了“政策礼包”:做好事、做好人、做义工,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后,可以直接入户。

    良好的机制,培养良好的风尚。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深圳“敢为人先”,不断推出多项创新工作机制,将各种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以完善的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开展。

    多年来,深圳坚持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衡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而测评表明,深圳的公共文明指数一直持续攀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

    此外,深圳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和分层考核制,形成层层有任务、级级有指标、人人有压力的创建工作责任机制。

    文化创新,滋养城市文明沃土

    文明提升,需要文化的浸润。

    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在文明创建中,深圳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努力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

    深圳在全国率先确定了“文化立市”战略,确定了文化在深圳发展战略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支撑点和动力源,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深圳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把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市民身边,满足市民对文化对知识对智慧的渴盼。

    2015年12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出台,成为全市宣传文化工作的总抓手。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按照“认准一个目标,实施一套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的总要求,夯实基础、补齐短板、谋划长远、创新发展,努力构建城市精神、文化品牌、现代文化传播、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五大体系,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打造全球区域文化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即将过去的9月里,第22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绽放鹏城,14台25场独具特色的中外艺术精品悉数登台。这是2018年深圳城市文化菜单中的一道可口菜式。

    去年发布的深圳城市文化菜单,是深圳正在全力推动的“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重点项目,是一份精心打造送给市民的文化民生大礼包。

    文化创新,为文明深圳打上了厚重的底色。有了文化润泽,城市更有温度,市民更有品位。

    教育引导,鹏城劲吹文明新风

    近日,2018深圳新市民文明素养培训“新鹏第一课”第八期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举行,200多名新市民代表参加培训,他们宣誓从自身点滴做起,与文明城市一同成长。

    “新鹏第一课”是深圳市民文明素养培训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组织一期,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进行主题讲座,旨在让新市民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深圳,融入深圳,做文明快乐好市民。

    去年,深圳通过了《深圳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这是深圳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又一创举,通过教育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从此,深圳的新市民们在培训中将迎来自己的“入市第一课”。

    除了开展新市民培训,深圳还将文明素养专题嵌入大学生入学教育、员工入职培训、社区教育当中,推动文明素养教育培训向全体市民延伸,将一座城市打造成一个“文明大学城”。

    去年7月,全国4万足球迷云集深圳大运中心,亲睹AC米兰队与拜仁慕尼黑队的豪门对决。令人惊叹的是,比赛不仅创下深圳大型赛事观众入场人数之纪录,多数球迷还在赛后主动将垃圾带走,掀起一股具有深圳特色的赛事文明风。

    不久前,强台风“山竹”严重影响深圳,然而温暖的瞬间不断涌现,成为文明深圳的生动注脚:顺丰快递小哥段寒昌冒着风雨主动拖开横在路上的断折树;在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避险的工人们离开前主动做好清洁卫生,在黑板留下感谢话语;90后女教师在朋友圈筹款,点了281份“暖心外卖”给环卫工和警察……

    在润物无声中,在“我不认识,我要谢谢你”的温暖传递中,深圳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逐渐升级,城市文明蔚然成风。

    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城市的长远发展,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文明成为市民自觉的行为方式,当文明沉淀为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不仅成为深圳宝贵的无形资源和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和靓丽的城市名片。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