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山东 » 枣庄 » 正文

德媒称欧洲宇航员正努力学中文:我想上中国空间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1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    德媒称,欧洲航天局的三位宇航员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一名意大利女士、一名法国男士以及德国材料学家马蒂亚斯·

    德媒称,欧洲航天局的三位宇航员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一名意大利女士、一名法国男士以及德国材料学家马蒂亚斯·毛雷尔。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乐趣,而是为了书写历史。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希望在2023年作为第一个外国人登上届时可投入运行的新的中国空间站。中文将会成为远离地球的通用语言吗?这表明在宇宙空间各国重要性的变化有多快。中国正在大步赶上来。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30日报道,中国已跃居领先的空间大国之列。2003年,一位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2008年,另一位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太空漫步;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北京还希望在五年后,正好在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共同运营的、自2024年起前途未卜的国际空间站可能退役之时,建成自己的国际空间站。

    今年5月,中国与联合国共同宣布将邀请其他国家未来到中国空间站进行研究。欧洲人希望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双方正在就中国空间站投入使用与国际空间站里相似的科学测试仪器进行讨论。欧洲人也想带来专业知识。

    2017年完成宇航员基础培训的马蒂亚斯·毛雷尔确信中国人还能学习“非常非常多的东西”,“他们现在还只能进行短期任务。相反,我们欧洲人从十年前就在国际空间站设有舱室,执行长期任务也有近20年时间了”。他说,两周和6个月的任务之间差别巨大,例如对身体的影响等。在进行长期任务时,运动、饮食和医疗供应极其重要。

    毛雷尔经常被问到,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合作究竟是否符合欧洲的利益。毕竟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将自己定位成技术大国。

    然而毛雷尔认为,有足够的机会在合作中保守技术机密。毕竟俄罗斯与美国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中国已经不再依靠我们,他们单独也能办得到”。

    但欧洲航天局的目标是,“成为一条纽带并将中国纳入航天国家的国际共同体”。因为人们在宇宙空间中向着月球和火星飞得越远,任务花费就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高。为此,人们需要尽可能多的伙伴。

    毛雷尔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美国就不是欧洲航天局的主要伙伴。欧洲人正在为美国新的重型火箭制造发动机。

    报道称,与中国合作主要为欧洲航天局提供了一个好处:计划有保障。

    报道还称,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成为首个执行月球背面任务的国家,并在那里投放月球车。明年,从月球采集的样品将自1976年以来首次运回地球。按计划,大约在2030年,第一名中国人将登上这颗星球。

    报道指出,在月球任务中,欧洲航天局也将与中国合作。过去,欧洲航天局为导航和与落地舱之间的通信提供了无线电通信网络,未来欧洲的设备可能也会一同参与中国的月球任务。

    7月18日,在德国科隆,德国宇航员马天(马蒂亚斯·毛雷尔)在欧洲航天局国际空间站模拟舱内留影。新华社记者 张毅荣 摄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