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档案春秋︱桂林号事件始末
1938年8月24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惨案:日本战机在光天化日之下,不顾国际公法,公然连续围攻中国民航飞机。事件经过如下:
这天早晨8时4分,中国航空公司一架执行港渝航线飞行任务的民航飞机第三十二号——桂林号客机准时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升空,飞往重庆。桂林号客机采用的是一种双引擎螺旋桨飞机——道格拉斯DC-3,为DC-2的改良版。DC-3翼宽28.96米、机长19.65米、机高5.17米、空机重量7.65吨、最大起飞重量11.4吨。DC-3能载客30人,只需在中途加一次油便能横越美国东西岸,再加上首次于飞机上出现的空中厨房,及能在机舱设置床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突破。DC-3是20世纪30年代航空业激烈竞争的产物。性能比前代的飞机更稳定,运作成本更低。于1935年12月17日首飞,1936年8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正式将其命名为DC-3。中国航空公司是中美合资经营的,1930年7月由交通部与美商飞运公司签订合同,首开沪蓉(成都)、沪粤(温江)、沪平(北平)三条航线。1936年开通从温江至越南河内的中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中国航空公司的道格拉斯DC-3双引擎螺旋桨飞机
桂林号飞机遇难者追悼大会
池步洲
在池步洲与白滨英子结婚后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他毅然决定回国抗日,1937年于7月25日,池步洲携妻及三个子女自日本东京赴神户,再搭乘轮船返回了中国成都。池回国后,投奔乌鲁木齐国民政府。可到了乌鲁木齐举目无亲,认识的许多留日同学一个也没找到,所幸国民党政府设有华侨招待所,对留日学生归国抗日者,免费供应食宿,池步洲一家五口才得以栖身。正在此时,比池早半年回国的留日同学陈固亭也住在华侨招待所,陈时为陕西省政府社会处处长。同学相见,倍感亲切,畅谈数日,各抒抱负,均以国难当头参加抗日为己任。陈固亭告诉池步洲:中央(指国民党)特别需要留日同学研译日本密电码,委员长(指蒋介石)说了,谁能译出日本密电码,等于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池步洲有意一试。于是经过陈固亭的介绍,池步洲进入中央调查统计局……
抗战结束后,池步洲反对内战,不愿继续从事密电码研译工作,转到成都中央合作金库成都分库从事金融工作。成都解放前夕,他自问一生清白,拒绝撤退台湾。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池步洲不愿意参加国共内战,一度带着妻儿回到家乡福建省闽清县。建国后,他拒绝前往台湾,继续留在了成都。
晚年,池步洲陪伴妻子回到日本,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2003年2月4日,他在日本神户逝世,享年96岁。逝世后,他的骨灰被带回中国。2003年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之际,福建省闽清县在台山公园为池步州立碑,以此纪念这位抗日功臣、破译密电专家。除了在破译日本密码方面的卓越贡献外,他还留下了代表作品《日本遣唐使简史》《日本华侨经济史话》等。
(本文摘自《档案春秋》2018年05期,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