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广西 » 钦州 » 正文

申城先锋|32年自主研制,成都航天人“打磨”风云二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9  浏览次数:107
核心提示:原标题:申城先锋|32年自主研制,成都航天人“打磨”风云二号  风云二号团队正将H星装入整流罩  负责风云二号总研制的成都

原标题:申城先锋|32年自主研制,成都航天人“打磨”风云二号

  H星发射 本图片均由成都航天技术研究院 提供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星,也是中国成功发射的第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将专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重点为中国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气象支撑。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从1986年启动研制,历时32年,研制团队跨越几代人,1997年至今已成功发射8颗卫星(分别为A、B、C、D、E、F、G、H星),建立了中国航天特别是气象卫星研制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在薪火相传中打造了一支甘于奉献、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科研团队,造就了一批既能运筹帷幄、又能身先士卒、独当一面的领军型人才,特别是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领域首席专家。

  风云二号团队正将H星装入整流罩

  负责风云二号总研制的成都航天技术研究院向记者透露,该团队先后涌现出两院院士4名、卫星工程总设计师4名,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12名,跨越这么长的时间、涌现这么多的人才,在我国单一型号卫星研制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996年风云二号02星结构合练星振动试验前

  李海生举例说,1997年6月5日,风云二号02星(A星)进入发射前倒计时准备阶段,然而天气越来越恶劣,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接踵而至,且没有一丝会停止的迹象,卫星发射窗口只能到21点30分,但雷雨大风始终没有停止,指挥部无奈中止了当天的风云二号发射任务。由于担心天热会对箭星造成安全隐患,大家纷纷把招待所里的被子拿出来,浇上水包在塔架上,用最原始的方法给燃料降温,惊心动魄的五天之后,直到6月10日晚20时01分,长征三号火箭才载着风云二号A星顺利升空。

  那时候,中国的气象监测使用的是国外卫星数据,队员们感叹,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就能提前准确预知气象情况,就不会如此被动地等待天气好转。

  2006年之后,我国风云二号系列卫星首次实现了双星连续加密观测,将观测时间间隔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到15分钟,大大提高了对暴雨范围、强度和台风的动态跟踪及登陆位置的预报精度,业务运行成功率稳定在99.5%,有力提升了中国全境的气象综合监测能力。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至今年6月10日的第5号台风),对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471个台风、登陆我国的141个台风的监测无一漏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风云二号卫星首任总设计师魏锺铨回忆,与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不同,风云二号是站在36000公里的高空,越远越难提高分辨率、越难得到高清图像。当时他与风云二号工程总师孙家栋交换意见,选择了自旋稳定研制方案,这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研制方案,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实用的方案,有力地缩短了风云二号卫星的研制周期。

  H星试验队员

  先后担任了C、D、E、F星总指挥的徐博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艰难之路也是成功之路、值得回忆的道路,是他职业生涯最珍贵的一段经历。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这支队伍,几代航天人传帮带,用特有的坚韧、执着和拼搏诠释着为国铸星的责任与担当,这是风云二号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风云二号共有4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运行模式,业务资料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等领域,为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天气预报提供实时动态的气象观测资料。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