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湖南 » 张家界 » 正文

生煤炉的日子,做煤饼的记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7  浏览次数:149
核心提示:原标题:【海上记忆】生煤炉的日子,做煤饼的记忆  上世纪60年代,无论你走进哪一个街道里弄,马上看到的就是煤球炉子,或在街

原标题:【海上记忆】生煤炉的日子,做煤饼的记忆

  上世纪60年代,无论你走进哪一个街道里弄,马上看到的就是煤球炉子,或在街面房的后侧,或在狭窄的过道,或在局促的灶披间。每天清早,主妇们就将炉子拎到弄堂口,用纸条点着引火的柴爿后,用蒲扇用力地扇火,然后再往炉膛里塞进去煤球,再使劲地扇火。霎时间,滚滚的浓烟弥漫了整条弄堂,呛得人眼泪直流,咳嗽阵阵……

  到了70年代中期,一种直径16公分,厚10公分,有12个孔的煤饼出来了,这种又被称为“蜂窝煤”,听说来自北方的煤饼,由于它的12个孔下面可以进风,上面能够从12个孔眼里,窜出青红色的12道均匀的火焰,比起煤球炉子,省煤又干净。一阵风似的,善于吸收新事物的成都人,纷纷淘汰了煤球炉,换上了新式的煤饼炉。一般的炉子要塞3个煤饼,这3个煤饼的孔都要对齐,堵塞了会歇火。对齐的工具是一根捅条。

  据统计,成都曾经有过100万只煤饼炉子。但就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乐天安命的成都人,习以为常地解决了一日三餐问题。

  当年每家领到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买煤饼。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头一桩的。当时煤球店与粮店一样多,煤球或煤饼都是凭卡限量供应,一般是一担(100斤)一买。买好后,你可以请店里的伙计给你送上门,要付一点费用的;也可以向店里借一辆小推车,自己推回去。借车免费,但煤球卡要押在店里,等还了车后再拿回来。

  晚上把剩菜剩饭搁炉子上加热后——当年没有冰箱,晚饭后加热饭菜是防止食物变质的一种方法——就可以“封火”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得先把炉子的风门打开。如果煤饼“阴”了——即熄火了(原因可能是昨晚封火没封好,也可能是煤饼的质量问题),这一天的早饭就不能烧了。做父母的就会很不情愿地掏出几毛钱,让几个孩子到大饼摊去各买一付大饼油条当早点。每逢这种时候,我们总是兴高采烈,心里希望煤饼炉每天早上熄火,我们就可以享受好吃的早点了。当然,这种想法是不能让父母知道的。

  直到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厨房革命”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煤饼炉子才逐步被省事、省力、污染少的罐装煤气、管道煤气等所取代。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