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海南 » 定安县 » 正文

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深化改革促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6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原标题: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深化改革促发展  钱永军的香菜地  钱永军是厢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片香菜田

原标题: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深化改革促发展

  钱永军的香菜地

  钱永军是厢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片香菜田的经营者。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在田里,对于田间管理每个细节,都要亲自监督。他说,这片田全都是从村民手里租来的,只有种好了,挣到钱,才能对得起大家的期盼。

  钱永军:我现在流转了1100多亩地。主要经营香菜。已经打开局面了,现在就想怎么把成本降到最低,把农民的收入做到最高,降成本就等于增加收入。

  对于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厢同村的村民都很认同,就连村里的老人也一点都不保守。钱贵香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这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正定赫赫有名的“大包干”开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还没有广泛推开,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习近平骑车下乡搞调研,了解到生产队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经常是“队长一打钟,干活一窝蜂”,社员出工不出力,农民干活没有什么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和县里的干部商量,要学习四川和安徽,找一些试点,搞一搞“大包干”。就这样,厢同村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承包地,村里人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钱贵香: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天天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分了地以后,大家没事就去拔拔草,忙地里的活,不怕脏不怕累地干,一下子效果又高了,产量也高了。

  现在的村书记钱永军当时还很小,关于“大包干”的情况,他都是从父辈嘴里听到的。不过,厢同村村民们对于改革的认同已经形成了共识,一代代地传递下来:

  钱永军:现在我们厢同村搞合作社,是本地流转土地最多的村。我们现在可以搞股份制,还有托管形式的。土地不好流转的难题能很好解决,现在几个合作社已经流转到2200多亩地。我们把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一宣传,党员群众就都有所认识。

  记者韩晓采访厢同村村民钱贵香

  从当年的“大包干”,到现在的土地流转,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改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改革的精神没有变。当年年轻的县委副书记在正定人民心中种下了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种子,现在依旧在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如今,厢同村的香菜生意已经做到了全国各地,新的思路和想法仍然不断涌现:

  钱永军:我正在考虑把种植、生产、销售、包装、运输做成一条龙。这种一条龙的生产经营做好,老百姓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而然的产值就上去了。但这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做成的,就要一步步的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脚踏实地的干,功到自然成!

  

  早上7点,正定县塔元庄村的村委会广场上聚满了人,每天,这里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

  游客:总书记来过这里三次了,总书记都讲话说,这里发展的特别好,所以我们很愿意来。

  高楼林立的塔元庄村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经常骑自行车到塔元庄村下乡调研,和村民拉家常、谈发展,鼓励大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那时,塔元庄村正在向温饱跋涉。2008年,刚刚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出京下基层就再一次来到了塔元庄村,这一次,他嘱村干部们要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塔元庄村委会主任赵桂林:

  赵桂林:2008年1月份,总书记又到我们这来,让我们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让老百姓的腰包尽快富裕起来。我们就按照这种指导思想,用了五年时间,到2013年,通过旧区改造,把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了。现在我们集体收入达到了一千多万元,给老百姓办了好多福利,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走集体化道路的优越性。

  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塔元庄村发展现状

  一个小小的塔元庄村,寄托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寄托着总书记的“三农”情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了这里,看到塔元庄村的变化,总书记又提出了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提前实现小康村”的发展方向。这28个字,也鼓励着塔元庄村蓬勃发展。

  赵桂林:五年来,我们都是按照总书记的嘱托,一项一项地落实。成立了合作社,搞规模种植、无土栽培、花卉观光等。一是增加农业效益,另外在农业发展方向上起示范作用。旅游这一块,我们利用正定古城,接着建立农业观光园,市民周六日可以来这采摘。我们还打算建两个大型的水上乐园,省会的人来了有玩有吃有看。

  历史不仅写在了纸面上,也写在了中国广袤农村的沃野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指导和带动了正定农业的发展,他努力推动农村改革,坚持并亲身践行“要把对待改革的态度如何、改革工作搞得好坏作为检验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采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核心之一正是“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农村”。

  辛鸣: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的时候,就特别重视通过改革来推动正定的“三农”发展。比如他特别强调“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即通过“分”,让农民有积极性自主发展,同时又通过“统”把农民给组织起来,集合起来。可以充分地把活力、组织力有机统一,为当年正定农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记者:这种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体系中起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呢?

  辛鸣:总体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的思想,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农村,要用战略的眼光搞好农业,要以深厚的情感致富农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的发展理念以及他在正定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呢?

  辛鸣: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的时候,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一脉相承,如今发扬光大。具体到如何搞好农业、农村、农民的战略思路方面,也一脉相承。比如坚持以改革推进农村的发展,当年正定就是通过改革来推动农村发展起来,今天广大农村依然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发展。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