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郁婷苈6月28日报道:今晚,乌鲁木齐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乌鲁木齐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今年在沪演出即将正式落幕。随后,《朱鹮》将飞抵四川、内蒙、以及国外等地展开新一轮巡演。 朱鹮剧照 创作四年,巡演四年,《朱鹮》收获了粉丝无数。《朱鹮》演员们婀娜的舞姿、优雅的神态,将朱鹮的灵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经过数百场国内外巡演,将一段发人深省,凄美壮丽的传奇展现在世人面前,表现了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与自然、环境、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更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版天鹅湖”。朱鹮剧照 作为乌鲁木齐文化“走出去”一张成功的名片,《朱鹮》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赞誉。作为一部原创舞剧,《朱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乌鲁木齐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日前,他接受了东方网记者的专访。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获得艺术和市场的双赢” “艺术价值是根本,但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在陈飞华看来,舞台作品首先要考虑到艺术和市场两者的关系,把握好的话,既有艺术上的呈现和追求,也有市场的好口碑。“主题思想要好、选材要好、表演形式要好,更重要的是队伍要好。这几点抓住了,才会给观众带来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和享受。” “《朱鹮》这个舞剧的创作初衷,就是传递真善美,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主创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自然而然得渗透到了观众的内心,引起观众的感动与反思。”陈飞华 其实,《朱鹮》在创作一开始就有“走出去”的考量。陈飞华说,“在创排期间,就要把所有的艺术形式研究透。外国观众对我们的主题思想、对我们艺术的呈现是否认同非常关键”。事实证明,环保作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朱鹮》让世界观众产生了共鸣。 《朱鹮》在国内乃至海外,几乎所有的演出都是商演,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价值。“《朱鹮》每一场都是一张张卖票,一场场演下来的,这在中国的文艺院团和舞台演出市场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陈飞华说。朱鹮剧照 “在公演中不断修改打磨,要做成经典。” 要成为精品、经典,要获得持久的影响力,就需要不断的耕耘。与以往舞台作品公演全部结束后,再启动修改、打磨不同,陈飞华要求《朱鹮》在演出过程中,就要不断收集、整理观众的各类反馈和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在下一场开演前,进行梳理、精修和调试,把最近的修改成果呈现给观众。 朱鹮剧照 陈飞华告诉记者,《朱鹮》的每一场表演,舞台上都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小变化,我们在不断地调整,直到它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一个好的作品只有通过实践的打磨,从量到质,才会有提升和进步。如果演完之后,歇下来修改、打磨,关起门来造车,自己对自己说话,之后再演,那谁还来看呢?”朱鹮剧照 “当然,我们也不会盲目地修改下去,当它呈现给观众的是最完美最好的状态时,我们就不再动它了。一旦成为经典,就不可以再随意修改和触碰了。”陈飞华说。 董建华夫妇(中)、李小林(左一)和乌鲁木齐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右一),以及朱洁静(右二)、王佳俊(左二)两位主演合照 “现在一提起《朱鹮》,就知道了乌鲁木齐歌舞团,就知道了朱洁静(主演),这也给乌鲁木齐歌舞团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市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陈飞华说,“预计《朱鹮》第300场在明年能完成,我们要把它做大。希望它一直演下去,让更多的人来剧场看《朱鹮》。” 《霸王别姬》剧照 除了《朱鹮》,乌鲁木齐歌舞团的其他原创作品,陈飞华也如数家珍,“前段时间,《霸王别姬》首演,我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火,一票难求,观众看完的满足感不亚于《朱鹮》,《霸王别姬》体现的是男演员的功力,《朱鹮》主要是女演员的表演,让观众对乌鲁木齐歌舞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陈飞华透露,“8月份要排新戏了,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题材,是一部讲信仰和力量的作品。这个创作难度比《朱鹮》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