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樱花 » 四川 » 成都 » 成华区 » 正文

致敬!他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铭刻193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7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原标题:致敬!他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铭刻1937  7月7日,  有多不平凡?!  卢沟晓月桥犹在,烽火狼烟日未远。  卢沟桥

原标题:致敬!他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铭刻1937

  7月7日,

  有多不平凡?!

  卢沟晓月桥犹在,烽火狼烟日未远。

  卢沟桥的狮子并不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唯一见证者!

  即便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和篡改,

  即便有人被蛊惑,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历史,不会忘记。

  还有他们和它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留住真相,用如山的铁证捍卫人类记忆,为我们还原那段历史中的血与泪!

方大曾战地摄影

      “历史讲解员”——郑福来

  “日军杀死一个中国人,就像捻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这些历史的悲剧,不能在中国重演。”——郑福来

  “那天,王永禄的儿子在家门口站着,街当间儿正好落下一个炮弹。炮弹皮子从他肚脐眼打进去,人送到铁路医院也没抢救过来。如果说他要活着,现在91了。”这样的故事,他已经讲了67年。

  “七七事变”的一幕幕细节,都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年,他6岁,睡梦中被密集的枪炮声惊醒。第二天,他背起黄色的书包要去私塾,被父亲拦住了:“29军跟日本人打起来了,上不了学了!”

  从此,横跨在永定河上、全长266.5米的卢沟桥,成为他少年时期的“亡国屈辱地”,以及相伴至今的“精神家园”。

  1949年,18岁的郑福来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记者,以见证人身份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当地民众的抗战史。

  自此,他自愿在卢沟桥地区做义务讲解员,把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把卢沟桥的抗战历史讲给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他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宾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郑福来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活一天,就要讲一天。如果能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

  他自知年事已高,收了好多“徒弟”,80后张妍也是土生土长的卢沟桥人。郑福来悉心教导她,要把家乡人的心里话、家乡人的家乡事讲给更多的人,讲好中国军民的抗战故事,把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向你致敬!卢沟桥的“活历史”,郑福来。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历史,蕴育出民族源远流长的精魂;历史,谱写出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家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全体背负的骄傲与沉重;民族历史,是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传承与文化基因。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年轻一代应该接过前辈肩上的使命,守护好历史的沃土,种植今日之粮,生发明日之花!

 
 
[ 樱花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樱花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